在民間工藝美術(shù)品種中,還有一種歷史久遠的建筑裝飾藝術(shù)--磚雕。有關(guān)記載先見于《左傳》“晉靈公不君,厚斂以雕墻!睂嵨镒詽h至清屢有發(fā)現(xiàn),近代發(fā)展為一種民間工藝,南方當推蘇州與嘉興,北方無疑以京津為冠,在天津與“泥人張”、“風箏魏”并稱的是“刻磚劉”。劉鳳鳴(公元1879一1978年),原名劉恩林,他是著名磚雕藝人馬順清的外孫。當年天津由于商業(yè)繁興,許多富商大賈紛紛建宅院和園林,磚雕工藝應(yīng)運而發(fā)達。清初有馬士海與寧四爺,道光年間有馬順清、趙連壁等多達50余位名匠。劉鳳鳴之所以贏得“割磚劉”之譽,是因為他發(fā)展了馬氏的“貼磚法”。從而更加強了畫面的層次,使畫面凹凸多,起伏大。劉鳳鳴善于將豐富性和含蓄性統(tǒng)一起來,近處人物、動物、亭臺樓閣做得細致入微,遠處常有半座茅舍、風亭在山林間隱現(xiàn)。造成一種近實遠虛的豐富深遠之感。 江南磚雕,由于蘇州園林的興起,促進了磚雕工藝水平的提高,蘇州磚雕也因園林所具有的雅趣,而形成自己的特點,即常在作品中點綴書法、印章等與磚雕花卉構(gòu)成詩、書、畫一體,與蘇州這一文化名城的氣氛十分協(xié)調(diào)。 另外,河南安陽、偃師、溫縣等處的磚雕上有佛教形象、雜劇人物等,不僅集中了古代磚雕的裝飾手法,而且展示出宋代雜劇的表演風貌。薊縣的塔磚雕“唐人舞樂圖”、浙江黃巖靈石寺戲劇人物雕和寧夏宋墓出土的磚雕“人物擔物圖”等都在突出形象總體輪廓的基礎(chǔ)上,又以線刻表現(xiàn)細部。
|